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架橋手臂和球桿手臂

在一段時期,喬.戴維斯和其他的高手,包括沃爾特.當勞臣、約翰.保爾文和佛瑞德.戴維斯,他們都採用將前架手伸直的姿勢,並且認為這點很重要。但以今天的情況來說,已經很少高手使用這種姿勢,實際上,它並不是太適合大多數球手。

提倡直臂架手的倡導者們,在推薦使用直手臂架桿的同時,也建議使用彎曲前腿的姿勢,這樣不是很矛盾嗎?既然知道彎曲有助於穩固的道理,那麼,為了更好地穩定前臂,為什麼不在彎曲前腿膝蓋的同時彎曲手肘呢?   


現今,大部分的高手都會使用彎曲前臂手肘的方法來幫助更好地穩固架手。奇怪的是,當喬.戴維斯在擊打貼庫球時沒有用習慣的姿勢(直臂),而是使用了彎曲左臂的做法。  

前任世界冠軍克裡夫.托本可能是彎曲手臂程度最厲害的一個。

關於後手或者說球桿手臂, 喬.戴維斯主張:當球桿的皮頭貼近母球擊點的時候 , 從手肘到手腕的小前臂是完全垂直的。但是,他自己實際上是向內側垂直的。  


如果他不那樣做的話(稍微抬起身體),後手就會碰到胸部從而妨礙了球桿的穿越動作,同時,為了能在完成出桿時,球桿能順利通過下巴,還會將手肘降低。目前,已經很少高手這樣做了。

這些特殊姿勢的圖片是來自於喬的書(模仿),實際上,他在以前的比賽中沒有使用過這種姿勢,也就是說,是沒用經過實踐的理論,然而,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點。

當我經過嘗試練習喬的理論後,尤其是小前臂鐘擺的出桿動作,發現比較困難做到手能順利越過胸部,曾努力改善,起先,嘗試轉動身體每一個可能的方向來使球桿直線運桿和順利穿越。

發現由於伸直了架手臂,總是感覺身體不能順暢自然。於是,進行了多次彎曲前架手的實驗,目的是能將整個前臂放到球桌上。  

隨後,證明了彎曲架手臂對一個穩固的架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它,我逐漸形成了彎曲的架橋以及擠壓食指抓實檯布的打球習慣,使我能自然舒展地直線出桿,就像在開球區分界線上練習出桿那樣的直。  

就我所知,沒有任何有關斯諾克的著作提及到使用開球區分界線來練習直線運桿的。令人驚訝同時又確切的是,自從斯諾克發明以來,這條線就一直在球桌上,而且每個人都看到,就是不會去利用它!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一個重要的道理。當時,我在做練習,我的朋友在一旁發現我在試桿時,後手肘會左右地移動,起初我不相信,後來,朋友在我的後手肘的旁邊豎起一支球桿,讓我著手進行試桿,確實,我留意到手肘在每次伸拉時都會靠向豎起的球桿。

我開始糾正存在的問題,但發現無法使手肘在試桿時不動,而且在擊球入袋時,同時手肘也會隨之降低。於是,我回到開球區分界線,按原來的老樣子完成試桿動作靜下來,學著雷.瑞都的動作,讓的手肘擺向右邊(離開身體的方向)並固定下來,重新再試桿,結果做到了手肘不再擺動,而且球桿能夠直線揮出。

接下來,我又嘗試了佛瑞德.戴維斯的動作,將手肘向身體裡折起(完全與雷的手肘動作相反),會怎麼樣呢?同樣能做到手肘不擺的同時也能直線出桿。

這個道理就是:無論手肘採取什麼樣的姿勢都不會影響到直線擊球,能否擊球進袋,完全是視覺的問題,只要我看準了目標球上的擊球點,無論手肘靠身體內或外邊再或者居中,都不是很重要。  

象知道了使用直的架桿臂需要降低手肘一樣,我亦接受了自己手肘在試桿時移動的事實,對於日後的發展和提高會有很大的障礙,所以,沒有多久就糾正過來了。

史蒂芬.戴維斯在 80 年代早期,發展了一個好的直線出桿的動作,左手的手腕微微地向右彎曲,握桿後手的手指(除拇指外)更多地(比正常的松握法)將桿握在裡面。他一直使用這種方法直到他嬴得兩次,可能是三次的世界錦標。

當時戴維斯實際上是幾乎伸直了手,同時後手的手腕,前臂以及手肘等都做到在一條直線中。  

戴維斯現在已不再使用這種姿勢了。戴維斯既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為什麼還要變換姿勢呢?那是因為,他在大量的比賽中不斷地學習,知道要想做到完美的完全直的動作是不可能的,也是一種錯誤的。

戴維斯擁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是個聰明的天才,以至於他能夠適應任何問題。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可能是難題的事,但對於他來說都是迎刃而解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