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魚吃食的四個階段反映出浮標的魚訊

 魚吃食的四個階段反映出浮標的魚訊。魚訊的感應,直接影響到浮漂的反應,如何才能從浮漂的浮沉動作辨別魚訊的感應,這就是值得垂釣者專心研究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浮標是反映魚兒吃食時動作的媒介,除浮標的自身語言(翻身站立、勻速下降、到位、返彈、靜止)之外的任何動作,包括緩升、急降、晃動、移位、下落時的超時停頓……等等。這些“反常”的動作都有可能提杆中魚,從浮漂的一舉一動中,判斷何時才是揚竿拉線釣魚的適當時候。這些有異於浮標自身語言的動作,我們習慣性的稱之為浮標的魚訊語言。我們也正是根據這些浮標的魚訊語言來進行垂釣的。瞭解了浮標的魚訊語言,那麼這些魚訊語言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是魚吃食時的動作在浮標上的具體體現。魚又是怎麼吃食的呢?為了簡單化,我把魚吃食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並逐一定義了名字。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下吧。

  首先是魚觸碰、試探餌團的階段,我稱之為“探口”。在這個階段中,有些魚習慣先吞進去但又馬上吐出來,再吞再吐,反復多次。如鯽、老、滑魚等。而有些魚習慣先用鰭或嘴觸、拱動餌團,並圍著餌團遊動。如:鯉、草等。其次,就是魚在認為安全的情況下一口將餌吞入嘴中,我稱之為“吞口”(這個階段時間很短暫)。再有就是魚吃餌後的抬頭或轉身階段,我稱之為“走口”。最後,就是魚吃食、轉身(抬頭)後的遊開階段,我稱之為“老口”。這四個階段貫穿魚吃食的全過程,即連續又不完整。說它“不完整”是因為:當魚處於饑餓狀態、覓食欲望很強的情況下,見餌就吃,不再小心翼翼的試探是否安全,其“探口”階段就不存在了(如:生口魚)。再有就是,魚在覓食的過程中突然受到驚嚇,也會馬上放棄覓食,多好的美味也留不住它逃走的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中魚後要馬上領魚出窩的原因。

  魚吃食的這四個階段,與浮標的魚訊語言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它又是怎樣通過浮標來具體體現的呢?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如何調整浮標。在垂釣時,更要懂得如何調整浮漂,而且也要從調整浮漂的情景、動態去瞭解浮漂在水面的動作,以辨別出魚訊感應的反應,我們也正是通過調整浮標來認知魚類的覓食過程,從而達到和實現釣獲的目的。說到調標,我比較認可浮標的“剩餘浮力”之說,即調目越小剩餘浮力就越小,剩餘浮力越小越靈敏,也就是說浮標越接近于調平水越靈。反之則為調遲鈍。

  在垂釣的過程中,我發現:浮標調的越鈍,魚吃食的四個階段越明顯、越鬆散;浮標調的越靈敏,魚吃食的四個階段就越模糊、越緊湊。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就拿調成5目的浮標來說說。假設(注意!我說的是假設)每次掛鉤的兩餌大小相同,重量也一樣,且每個餌都能拉下2目的浮標。則雙鉤掛餌後,我們通過調整浮標與水底之間的距離,使下鉤餌剛好觸底,此時的浮標應露出水面1目,由於餌料的重量被浮標的浮力全部承擔,兩餌均處於懸浮狀態,且浮標的剩餘浮力基本上等於浮標被調成1目時的浮力。若此時有魚探餌,餌團就會晃動,當浮標的剩餘浮力不足以平衡掉魚探餌的吸力時,標訊也就隨即產生。這時浮標的魚訊語言就是魚的“探口”訊息。如果我們再對浮標進行調整,讓上鉤餌觸底,底鉤餌呈臥底狀態,浮標應露出水面3目。此時有魚探餌的話,由於浮標的剩餘浮力增大了,加上兩餌一觸底一臥底,餌團受水底的制約,晃動的幅度小了許多,而且此時魚探餌的力量能很好的被浮標的剩餘浮力所平衡,則浮標的“探口”訊息就不明顯了,也許只是輕微的晃動,上下的動作幾乎沒有。魚經過探餌之後再吞餌入口,魚吞餌時的力量大於浮標的剩餘浮力,浮標隨即產生的魚訊語言就是魚的“吞口”訊息。如果此時再增加釣目,使浮標處於不靈不鈍狀態,即浮標露出5目,雙餌均臥底。此時餌團的全部重量均由坑底承擔。在魚吃食時,其“探口”訊息就看不到了,魚的“吞口”訊息也會由於受到浮標剩餘浮力的影響變得非常小。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此時浮標的剩餘浮力能平衡掉魚吃餌後的殘餘力量,所以浮標沒有明顯動作。而且魚吞餌的這個過程時間很短,魚很快就進入下一階段——轉身或抬頭。而魚的轉身(抬頭)會把子線拉動,則魚訊產生。此時浮標的魚訊語言就是魚的“走口”訊息。如果我們再次調整釣目,使浮標露出6~7目,此時雙餌均臥底,而且子線呈彎曲狀態。魚的前兩口訊息當然就被過濾掉了。那“走口”訊息為何不明顯呢?原因是魚轉身(抬頭)的時間也不長,而且子線是彎曲的,在魚轉身(抬頭)時也僅僅是把子線拉直了,浮標的訊息也不會產生。而當魚遊走時,就會產生位移,從而拉直、拉動彎曲的子線,隨即產生浮標的魚訊語言——“老口”訊息。

  由此不難看出,在浮標調鈍後,釣目由釣靈到釣鈍,魚吃食的四個過程是很清晰的。簡單的總結一下:單餌離底——釣“探口”訊息;上餌觸底,下餌臥底——釣“吞口”訊息;雙餌臥底——釣“走口”訊息;雙餌臥底且子線彎曲——釣“老口”訊息,但這些只是一種理想的假設。在實際的釣魚活動中,由於魚體的大小、餌料的可口性、餌團的大小、浮標的材質……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魚的這四口訊息並不會固定在某一釣目上,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的變化和調整。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把浮標調靈後的情況。在我們將浮標調靈後隨著調目的減少,要想釣全魚吃食的四個階段,對所上餌團大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格,而且由於浮標的剩餘浮力的減小、餌團的減小,使浮標出現魚訊語言所需的力量也就變小了。有時即使雙餌臥底,體形適當的魚的“探口”也有可能使浮標出現魚訊語言。原因就是浮標的剩餘浮力已經不足以平衡掉魚吃餌後的殘餘力量,而此殘餘力量恰恰使浮標出現了魚訊語言。也就是說在浮標調靈之後,魚的前三個過程所出現的三口訊息,在浮標的釣目上很難區分清楚。為什麼說是前三個過程不好區分呢?原因就是,魚在前三個吃食過程中,子線都是垂直的(釣目在調目以內),在浮標的剩餘浮力加上餌團的重量不足以平衡掉魚吃餌的力量時,魚探餌、吃餌後所剩餘的力量能很快地傳至浮標,導致魚訊。如何濾掉其中的假口抓准實口?就要求我們總結和吸取多次垂釣的經驗和教訓,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摸索來很好的掌握它們。還有就是,在調目範圍內,若空杆仍然多於中魚,就需要我們繼續往鈍了釣(即釣目要大於調目了),直到有訊息即中魚為止。此時你所釣的一定是魚的“老口”訊息(雙鉤臥底、子線彎曲)。但我不主張抓魚的“老口”訊息,一定要抓魚的前三口訊息,這是因為抓魚的第四口——“老口”訊息,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起杆晚了”,即魚已經開始遊動,再起杆中魚,鉤對魚的刺痛是很大的,使魚在未離窩前就受驚而發力逃竄,如同在窩子裡遛魚一樣,不但容易驚窩,還很容易切線跑魚。所以,除了釣老、滑魚、糗魚之外不建議大家釣“老口”。所以說,如果我們在調目之內無法找到很好的上魚點,就應該重新來調整浮標的調目,往鈍了調(減鉛皮),直到魚訊與上魚率幾乎一一對應時的釣目在調目以內為止。不能犯懶釣“老口”,而錯過上魚的最佳時間。

  單純的追求調靈、調鈍、釣靈、釣鈍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據魚口與標訊對應中的真假程度,來適時調整浮標,找到最佳的上魚點,而獲取驕人戰績。特被注意:“最佳的上魚點”不一定就是釣組的最靈點,而是有標訊就中魚的最靈點,它對應的是魚的吃口(或“探口”、或“吞口”、或“走口”、或“老口”),隨著魚情的變化它不是固定的。所以很難說你應該釣幾目、釣靈好還是釣鈍好。有許多釣友就是沒有弄清浮標的魚訊語言與魚吃餌之間的關係,而走入了追求“調幾釣幾”“釣靈還是釣鈍”的誤區。明確了浮標的調目、釣目與魚吃食過程之間的關係之後,如何很好地在實際的垂釣之中運用得當,需要釣友們不斷的實踐和摸索。認真地分析浮標所提供的每一個魚訊語言,很好地理解實際垂釣過程中魚吃食的狀態,充分調配好魚訊與上魚率之間的對應關係,是提高魚獲的關鍵所在。明確你的上魚點對應的是魚吃食的那一個階段,是你在魚口發生變化時,應該如何應對的主要依據(是該釣靈還是該釣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