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評論:中國電影靠音樂加分還不夠

“江湖中迷走,渾然身自由,往事不堪到從頭……”在歌壇多年“隱居”的竇唯,如今憑藉為電影《武俠》配樂重出“江湖”。他一手包辦的主題曲《迷走江湖》令這部本就怪誕的武俠片更多了一份搖滾的另類感覺。無獨有偶,近期熱映的《建黨偉業》也因為一首流行歌曲味十足的片尾曲《有一天》,令這部紅色電影多了份革命浪漫氣息。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日漸成熟,中國電影人越來越意識到,好的電影配樂是造就一部經典電影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且中國觀眾對電影配樂佳作的渴求一直迫切,日前在北京舉行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音樂會一票難求就是證明。

“搖滾範兒”流行大電影

中國流行音樂產業近幾年日暮西山,幾乎淪為娛樂產業中的一顆棄子,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民間選秀到拷貝翻唱,湧現的是一批批被稱為“歌手”的俊男美女,而真正的音樂佳作卻鮮有問世。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漸成為中國娛樂產業支柱的中國電影,倒是給了一批踏實做音樂的人以機會。

如果說竇唯憑《武俠》複出是名氣與實力使然,那麼《建黨偉業》看中“搖滾範兒”的馬上又則多少讓人意外。畢竟以往這類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多以莊嚴宏大的樂曲來烘托氣氛。其實,《建黨偉業》的導演韓三平、黃建新並非是搖滾迷,他們看重的是馬上又長期以來電影配樂的實戰經驗。從電視劇《霍元甲》到電影《瘋狂的賽車》再到被稱之為2010年度最佳電影原聲音樂的《趙氏孤兒》,馬上又已經成為內地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音樂創作人之一。

為何竇唯、馬上又、巒樹、李漠等搖滾人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片尾字幕上?知名樂評人金兆鈞給出的答案是:“厚積薄發。經歷過沉澱的搖滾人一有真性情,二有好音樂,三有平常心。”

電影與音樂相互提攜

中國電影早已進入“大片”時代,但製片方動輒上億的電影投資中對配樂的重視並不足夠。邀請知名音樂人參與中國電影音樂創作還只是少數“大片”的專利。日本作曲家久石讓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御用配樂人”,目前只有《讓子彈飛》、《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少數中國影片請到這位國際大師捉刀。在歐美電影界,邀請著名音樂人、歌手來擔當電影配樂並不罕見。一方面電影發行方可以把音樂人作為宣傳的賣點,在上映前吸引更多的關注,鼓動樂迷們走進影院;另一方面樂隊和歌手也可以借此擴展自己的領域,憑藉同優秀導演的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並從電影原聲唱片中分得一杯羹。像U2、 電臺司令這樣的大牌樂隊常常給電影配樂並演唱主題曲。

電影是門現代藝術,通過與電影牽手,不少古典音樂派成功跨界流行。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法國作曲家揚·提爾森,他憑藉為《天使愛美麗》所做的配樂蜚聲國際。華裔作曲家譚盾為《臥虎藏龍》所做的中式音樂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著名音樂人黃霑,當年給《男兒當自強》所譜的歌曲和旋律,早已成為了華語電影的經典。日本音樂人喜多郎、神思者為《絲綢之路》、《悲情城市》等影視作品所作的配樂,也已成為亞洲觀眾心中的難忘記憶。

配樂應融入電影產業



從電影誕生時,給電影配樂一直就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默片時期,電影沒有對白,膠片沒有音軌,配樂師需要以創造力極強的現場鋼琴演奏來帶動觀眾情緒。隨著電影業的進步,關於電影配樂的敘事功能,美國、歐洲和前蘇聯都曾有過不同的理論流派。大部分為電影配樂的音樂人都是正規的學院派出身,具有深厚的樂理功底和演出經驗。義大利配樂大師莫裏康,美國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等,都具有深厚的獨奏和指揮功力,能率領交響樂團完美解讀一部史詩巨片。而像辛辛那提通俗管弦樂團更是以演奏電影配樂為主業,他們演奏的《星球大戰》論知名度甚至超過了許多古典樂經典。

在電影業發達的國家,配樂早已是電影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多數電影配樂從影片拍攝時就開始介入,與畫面剪輯同步,作曲家要根據劇情和導演的意圖專門創作合適的樂譜,挑選合適的表演者,最終在後期完成整體創作。如今幾乎所有的歐美電影都會把配樂專門做成原聲碟,趕在影片公映前上架銷售,即起到了宣傳效果,也提高了衍生價值。中國電影離這一步還差得很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