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哈☺樂活天地's Archiver

artinezww5789 發表於 2012-4-10 12:30

最有爭議的交響曲: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響曲

這部交響曲在舒柏特二十五歲那一年(1822年)寫成,當時,奧地利格拉茨城的愛樂協會曾贈予舒柏特名譽會員的稱號,他則以這部交響曲回贈。但這部交響曲的手稿交出後就此不知下落,一直到1865年,即他死後三十七年,奧地利一位指揮家為了籌辦維也納古典音樂作品演奏會時,才從舒柏特一位兄弟的抽屜中的亂紙堆中發現。這部作品在1865年的初次演出,成為音樂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但使人們對舒柏特在交響音樂創作方面的才華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為世界交響音樂史揭開新的一頁。

這部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未完成》交響曲,因為它只有兩個樂章,而一般交響曲卻有三至四個樂章。但是,如果從作品的內容來說,這部交響曲就不能說是“未完成”的。在舒柏特遺存的一些草稿中有一段小步舞曲,據人們推測可能是《第八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但舒柏特沒有把它寫完,顯然他是有意識這樣做的。舒柏特的一部最大型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是在他逝世那一年寫成的,它比《第八交響曲》的創作還晚了六個年頭,可見認為舒柏特未及完成這部交響曲便已夭折的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1928年,為了紀念舒柏特逝世一百周年,有些好心人曾提出要續寫《未完成》交響曲的問題,並組織了一些稿件,但最後負責評選稿件的委員會終於承認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多餘的,因為這部所謂“未完成”的交響曲,事實上它本身已經是一部完美無缺的作品。

舒柏特的歌曲所塑造的那個浪漫主義幻想者的典型形象,在這部交響曲中同樣生動地再現出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確定了作品的戲劇性特點,而所有這些緊張的矛盾衝突,又都是在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展現的,這心理刻劃的畫卷又賦予作品一種新穎的抒情特點——憂鬱的沉思,詩意的氣氛,豐富的旋律,都好像是直接從舒柏特的歌曲中產生出來似的。這部交響曲開頭的那幾個音,已經使聽者宛如置身於舒柏特歌曲的那種情緒氛圍之中。這是第一樂章的引子,它從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區深處神秘地輕輕傳出,它那像講話一般的陰鬱的曲調,是整部交響曲的核心,集中體現了作品的憂鬱傷感的基本情緒。樂章中,它同其他兩個主題同時得到發展,成為決定整個樂章發展的樞紐。值得注意的是:古典作曲家十分少用的這個b小調,更加深了陰暗和苦惱的情緒,它使我們想到舒柏特的一些內容相似的歌曲,如《心愛的顏色》和《幻影》等。緊接在簡短的引子之後,絃樂器預先為奏鳴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題的出現安排好背景:小提琴用十六分音符構成一個不穩定的進行,中提琴和低音絃樂器則用輕柔的撥弦參與陪襯,這完全是舒柏特歌曲的鋼琴伴奏的前引。然後,雙簧管輕柔地奏出一支悠緩的歌曲性旋律——出自內心深處的曲調。這個主題具有獨立的樂段形式,是曲調加伴奏的結構,接近於夜曲或悲歌的範型。

樂章的第二主題由大提琴深厚的聲音奏出,在這裏,舒柏特好像是想撇開前頭那種鬱鬱寡歡之情,他用民歌式的曲調、大調的明朗色彩、純樸的和聲、以及伴奏中活躍的切分節奏,表達出一種比較愉快和興奮的情緒,這是近似於維也納生活歌曲的曲調,也有舞蹈性的因素,但總的說來它同第一主題並不形成戲劇性的對比,而是在同一個抒情形象的範圍內相互對照而已。隨後,第二主題得到緊張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戲劇化,突出了交響樂的特點。在這裏,可以看到因突然引進第一主題素材而形成一種別出心裁的效果,也可以看到突然的中止,美麗的幻想同陰鬱的現實之間的戲劇性交織在當中一段顯得更為突出。樂章的發展部以引子主題為基礎,那陰鬱的曲調在這裏具有悲戚的特性,有時成為痛苦的呻吟或絕望的呼喊,有時卻成為堅強的意志,完全排除了它原有的那種疑問式的音調,但企圖從被壓抑的苦痛中掙脫出來的一切努力終於歸於失敗,繼續鬥爭已經沒有可能,一個有氣無力的插句結束了這一發展部。再現部只是稍有變化復述呈示部的音樂,充滿著絕望、悲傷和痛苦,最後在樂章的尾聲中,由引子主題為整個樂章做出的結論,依然不是鬥爭和反抗,而是無盡的悲傷,這主題的片段有如軟弱的呻吟和歎息。

同前一樂章一樣,第二樂章也充滿詩意的沉思,也是抒情性的,同樣蒙上一層憂鬱的色彩,但這裏基本上沒有戲劇性的衝突,音樂也明朗一些,孤獨的浪漫主義幻想者仿佛暫時撇開苦惱的問題,投身到這抒情的感情世界中去尋求慰藉,前一樂章的那種絕望的痛苦,如今似乎只是存在於他的回憶之中,這裏顯然比以前平靜、安寧得多了。

第二樂章雖是慢速度(Andant)的,但它的音調特點和發展規模,使它接近於奏鳴曲形式快板樂章。首先,這裏使用的E大調,在舒柏特心目中,通常是同寧靜、明朗和幻想的形象緊相聯系的,例如他的歌曲《菩提樹》和《小河催眠曲》便是。這一樂章也是用奏鳴曲形式寫成的,但省略了其中的發展部。樂章的兩個主題都以魅人的美見勝,第一主題是寬廣的詠唱,溫柔而和諧,它把聽者引入平靜而明朗的幻想境界;第二主題的樸實無華的曲調和它的整個氣氛給人的感覺是寧靜的,但隱含著憂愁和痛苦。在第二主題的呈示中,同時也有相當規模的發展,這是精細的心理刻劃,特別因其奇妙的移調——升c小調和降D大調的佈局而富有色彩變化。整個第二樂章有如深刻傾訴的精神體驗的內心獨白,其中各個主題的轉換,即音樂發展的各個階段,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心特別專注的情緒,安詳而靜觀的寧靜,有時是豁然開朗的感奮,以及淡淡的哀愁和冥想,可以說就是這一樂章的特徵所在。

《未完成》交響曲的音樂具有一種鬱然沉思的情調,同時也有對生活的熱愛,渴望感受生活的歡樂和美,渴求從折磨人的苦難和悲傷中求得解脫的意志。當然,舒柏特的這個幻想者並沒有找到解脫的道路,但是他對現實生活不滿,他努力探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他的感情體驗的真摯,都給這部交響曲添加了一種樂觀的力量。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